傳統服飾?〈抱怨文〉

        有場聚會,之前接到主辦人的電話,原本以為只是調查我的出席狀況的,沒想到,最後他竟然問我,有沒有台灣的傳統服飾,可否穿去會場,因為xxx重要人物也都會來,希望大家一起合照。

掛完電話後,心中有一把無名火。什麼是台灣的傳統服飾?原住民服裝?旗袍、長袍馬褂?別鬧了,這些根本就跟我的日常生活無緣,為什麼我得「假裝」那是我們的傳統服飾,自欺欺人?

而你們這些日本人又期待看到什麼?你們不知道東亞都市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就已經洋化了,跟你們相差無幾嗎?竟然還期待我去穿什麼傳統服飾。

你們會期待美國人、英國人、法國人還是德國人穿什麼傳統服飾嗎?一定不會嘛。而且你們也不敢對同階級的外國人做這種莫名其妙的要求,你們就只會期待亞非國家來的「學生」穿什麼傳統服飾,滿足你們的東方主義,沉浸在自以為是的國際交流氣氛裡。

什麼國際交流,我只覺得我這個外國人不斷地被邊緣化。真是夠了,我已經厭煩一直當
minority,還得「依靠」不斷強調我的minor特色,才能生存下去的這種生活。

你們繼續欺負弱勢外國人,叫他們去做那些扮小丑的事情吧。我已經做不下去了。我會離開這裡,回復我的
majority身分。在我離開之前,我拒絕配合任何國際交流活動。

我拿了日本國的錢、受了日本國的恩,用我的專業能力償還,也夠了吧。至於這種上對下式的、看與被看式的、獵奇心態的國際交流,免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嫉妒

無意間看了她的網誌,心中波濤洶湧。很少有這種心情起伏的我,這反應到底是什麼?

她似乎是我的對極,犀利尖銳,飛舞奔放。她文中思緒有如天馬行空,馳騁飛揚。她的一雙大眼有如靈波秀水般,訴說著熱情和執著。我想像著你跟她的相處,兩個解構的人,會是如何地火花四迸。她的論文序中提及你的聰明、熱情和正義感,另一篇描述了你們的相識的嚴肅又奇異的過程。

我不該窺探,尤其是故意去挖掘別人心中的你。然而我又好奇於她對你的評斷,以至於忍不住看完了她的每篇文章。逐漸我胸口鬱悶,不知所作為何。鬱悶的原因有二,其一起源於她的文字風格,尖銳晦澀,偶爾病態錯亂地讓我不寒而慄。迷失、匱乏、旋轉、幻覺、異化、自溺、焦慮。其二是你們共同的回憶,旅行、交際、創作、經營,無可避免地,你們使用的語言如此近似。這讓我妒忌。

但我的理性對自己說,我妒些什麼呢?我含蓄地說,我和她的人生價值差異過大,目標、領域、個性不同,比較毫無意義。我在某個階段離開了你,而你恰巧遇上了她,不過如此而已。我很慶幸,在自己不小心打開了你跟她的潘朵拉盒子後,只是胃小小的翻騰了一下,行筆自此,似乎已平靜許多。

殘忍的是,我的沉著來自於我的篤定自信和對他人的同情憐憫。希望沒有那麼一天,我的嫉妒凌駕平靜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