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.11馬來西亞旅行

        本次造訪檳城、蘭卡威、吉隆坡三地。馬來西亞可說全年都是夏天,即使如此,11月實際上沒有想像中悶熱,氣溫在30度左右,比起台灣的盛夏舒服。

檳城華人眾多,處處可見中國式(或應說是南洋華人式)的建築、飲食、文化,饒富趣味。這是一間最有名的宗祠─龍山堂邱公司(不知為何當地的宗祠都叫做「公司」),修建地美輪美奐,樑柱的雕刻十分細緻,後方還有幾幅具教育意義的壁畫。參觀祠堂下方的文物館,可了解邱姓的由來、歷史、族譜等。邱公司讓我特別有感覺的原因是,最近看了些傳統中國繼承制度的文獻,然而書上描述的宗族、祭祀公業、家產分析等名詞,似乎只存在紙上,跟自己的生活毫無關聯。是台灣太過現代化了嗎?漫步在檳城街上,舉目皆是X州會館、XX公會、義學、祠堂,真的很有趣。某種意義而言,「中國」不存在真正的中國大陸,反而離本土愈遠,「中國」的影子愈濃。

    檳城旅行其中兩晚住在Cheong Fatt Tze Mansion(張弼士)故居,印象深刻。張弼士是19世紀末赫赫有名的南洋華人首富,此邸建於1897年,位處檳城蓮花河街(從現在的街景很難想像這裡過去曾是雅致的蓮花河啊)。外觀是醒目的藍色,因此又有Blue Mansion之稱。現在的屋主從張家後代買下此棟建築,加以整修,遊客可參加每天兩次的tour進入參觀,另有16間房間開放住宿(homestay形式)  

 

        住在這裡可以自由地觀看宅內景物,設備齊全舒適,地理位置也很方便。唯一可惜的是,這裡的工作人員都不是華人,導覽也是全程英文,常常有種不真切的感覺。我是在消費經過包裝(而且是設計給華人以外的人)後的南洋中國文化嗎?住宿和tour的客人大部分是西方人,在這個環境裡,我感覺自己必須壓抑血液中的中國成分。一方面覺得自己像西方人般「享受」這裡的中國風味非常膚淺,但又覺得這種東西輕鬆有趣。

        指責我的東方/中國主義不切實際的人,現實上卻無法提供其他更「正確」(設計給華人用)的替代用品。例如,檳城的這些華人古蹟,欠缺全面性的規劃整理和華語導覽。為何欠缺?應該是市場決定之故。沒有華人對自己的古蹟有興趣,用華語書寫簡介也賺不到錢,乾脆就不做了。是華人自己放棄了論述的權力,不能怪罪東方主義的商業包裝。

(蘭卡威極美的沙灘Tanjung Rhu)

        離開檳城,搭船去蘭卡威。少了華人,蘭卡威對我而言只是個熱帶渡假小島。其實,這就是個大問題─蘭卡威缺乏特色。固然這裡的沙灘白細、海水清澈、陽光燦爛,島上自然景觀豐富,隨時可看到野生猴子、爬蟲類、鳥類,也可從事水上運動、浮潛、參加生態旅遊,可是這些東西在其他的島嶼也都有。所以,我對這裡雖然沒什麼不滿,但應該不會再來第二次了。附帶一提,目前為止覺得最特別的度假勝地是巴里島。

        

吉隆坡就更沒有什麼了,其實也是沒特色。沒去過東南亞的人可能無法體會各國有什麼不同,總之個人偏見以為,曼谷是東南亞觀光(城市部分)首選,吉隆坡相較之下實在遜色。不過這次倒是完成了一樁心願─登上Petronas Twin Towersky bridge,這是位於41樓的空橋,連接兩棟towers。上次來吉隆坡時兩度撲空,這次趕在早上八點四十分就到場排隊拿票,終於在十一點左右順利登上空橋。

 

 

 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